更多新闻中心
- 02.03中国古建筑彩绘--彩画发展
- 02.03李冰纪念馆壁画、雕塑、场
- 02.03餐饮业与墙绘的关系
- 02.03雕梁画栋--中国古代建筑彩
- 02.03成都火锅店墙绘案例为你展
- 02.03古建筑寺庙彩绘由简朴到复
- 02.03成都艺匠墙绘讲述何为工装
公司动态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李冰纪念馆壁画、雕塑、场景二维半及文物修复背后的故事 |
发布者:yijiang 发布时间:2021-11-25 15:03:33 点击次数: |
李冰约在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出任蜀郡守。治蜀期间,“能知天文地理”、具有真才实学的李冰,在蜀地水利、交通、盐业等许多领域都建树非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更是为成都打开了一扇迈向天府之国、持续发展的大门。岁月流转,都江堰依旧屹立于岷江出山之口,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处历经两千年、仍在持续发挥巨大作用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之大成,兼容并蓄,道法自然,创新无限。从这座伟大的水利枢纽中奔涌而出岷江之水,不仅伴随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的诞生,还见证了蜀地千年文明的辉煌,更滋养了成都平原绵远厚重的历史文化。都江堰的缔造者李冰的名字,则永远镌刻在了这座历史丰碑之上。
关于李冰的最早记载
“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司马迁《史记·河渠书》
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秦蜀守李冰主持兴建。工程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运、城市 供水等多种效益。成都平原因此富庶,自古有“天府之国”美称。都江堰始名于宋代,宋以前称都安堰、湔或犍尾堰。 枢纽布置 早期的都江堰有堤、堰、水则等工程设施,经后代不断完善,成为由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溢流排沙工程)和宝瓶口(引水工程)三大主体工程组成的无坝引水枢纽。
都江堰始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距今已经2200余年,是中国古代无坝引水的代表性工程,以“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和“深淘滩、低作堰”等技术特点而著称,引长江支流岷江之水灌溉成都平原,造就“天府之国”的美誉,目前灌溉面积1000多万亩。
群雄逐鹿、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李冰应运而生,他熟知天文地理,被亲王任命为蜀郡守。他发扬敬畏自然、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创修了“利泽施于万事”的都江堰,为成都平原乃至整个四川盆地升级为“天府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不仅是一位“因水以为师”的大国巨匠也是以为治理蜀郡的杰出地方官员,更是一位名垂千古的一代伟人,是我们今天实干兴川的光辉榜样!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秦入主巴蜀后,为实现“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的战略构想,继续在蜀地扫荡地方势力,在西南扩张疆土;以李冰为蜀守,大力开展水利和经济建设。李冰创修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设计巧夺天工,自动分流、溢洪排沙、自流灌溉、便利舟楫,开启成都平原蝶变天府之国的大门。
秦入主巴蜀后,为实现“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的战略构想,继续在蜀地扫荡地方势力,在西南扩张疆土;以李冰为蜀守,大力开展水利和经济建设。李冰作为兼具水利科学家技能的蜀郡守,对都江堰渠系和蜀郡诸多河流展开大规模的清理淤塞、平除险滩、烧凿危崖等工程建设,既得行舟之便,又获溉浸之利,为蜀中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冰治理都江堰渠系河流主要包括成都“二江”工程和文井江工程,都是都江堰整体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防洪、航运和灌溉等方面发挥了有益的多重功能。
(一)成都“二江”工程
成都“二江”工程是都江堰的主要渠系工程,是指李冰整治和疏淘郫江和检江,穿凿沟通“二江”的人工河渠——石犀渠工程,健全了都江大堰的整体结构和功能,从根本上解决成都的防洪和灌溉问题。同时,对成都对外交通和汉唐时期的城市布局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献】
l 《史记·河渠书》:“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l 《华阳国志·蜀志》:“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
l 《舆地纪胜》卷15引《风俗通》:“李冰凿离堆,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
l 《水经注·江水》:成都“西南石牛门曰市桥……桥下谓之石犀渊,李冰昔作石犀五头以压水精,穿石犀渠于南江……”
李冰在今乐山、德阳、宜宾等地大力开展平除河中险滩、烧凿河岸危崖、清理河道淤塞等工程,既得泄洪与灌溉之利,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疏通江河航运,为实现剪灭六国的宏伟蓝图而便于东向的军事运输。
(一)治理乐山与德阳河流水道
(1) 在乐山通正岷江水道事迹(需增补所平水道现状图)
l 《华阳国志·蜀志》:“时青衣有沫水出蒙山下,伏行地中,会江南安,触山胁溷崖,水脉漂疾,破害舟船,历代患之。冰发卒凿平(南安)溷崖,通正水道。”
都江堰是中国四川古老的大型引水工程,它的缔造者是战国秦蜀郡守李冰这座历时两千多年的古堰,一直发挥着多方面的效益,从通航、漂木、防洪到给成都平原农田灌溉提供可靠水源促进了稻田的大片开垦和沟渠的大量扩延。至此成都平原(水旱从人)号称“天府”。
在都江堰前后兴建的水利工程绝大多数早已湮没无闻,而都江堰却青春永葆,还不断释放出巨大潜力,李冰是一位旷古奇才,值得世人缅怀,但其之后的历代堰功们,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共同塑造起都江堰这座举世无双的丰碑,也值得后人敬仰。
都江堰不仅是四川的,也是中国的,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明财富。
都江堰李冰纪念馆壁画、雕塑、场景二维半及文物仿制由艺匠彩绘团队匠心奉献!
如有博物馆方面制作需求可随时联系艺匠彩绘!